黄渤海种质资源调查行动专题(二):大菱鲆种质资源调查 大菱鲆种质资源调查小组接到“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后,按照黄渤海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调查组的要求积极筹划准备。根据前期调研,大菱鲆调查区域主要覆盖黄渤海区域山东、辽宁、江苏三省,最终确定调研点10个,包括大菱鲆国家遗传育种中心1个、国家级良种场2个、省级和青岛市良种场2个、龙头企业1个、养殖场4个,实现了国家/省市级良种场、龙头企业、养殖场的区域性覆盖;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调查点将遗传材料样品采集及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鉴定评价任务进行了分解,最终制定了《大菱鲆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 大菱鲆是主要以工厂化养殖为主的黄渤海区主养鱼种,也是本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的示范鱼种。本次调查行动面临调查点多、工作量大、任务重,且跨越三个省进行活体保存、运输难等问题。自9月1日开始,大菱鲆调查小组先后奔赴山东、江苏、辽宁三省,按照计划进度紧锣密鼓开展工作。 调查期间,在小组负责人马爱军研究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整理每个调查点基本信息,认真填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础信息表》;按照《鱼类样品采集技术规范》要求,完成了调查点大菱鲆个体生物学特性测量及数据、图像采集工作,完成了品质、遗传多样性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样本的收集;按照《鱼类种质资源遗传材料制作规范》要求,完成了调查点标本、基因、细胞种质资源的采集和制作。通过了解每个调查点大菱鲆养殖条件、投喂情况及存量,多方协调,制定周密的活体运输与保存方案,完成了活体资源保存工作。调查组选择烟台开发区天源水产有限公司与威海中孚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两个国家级良种场进行活体保存,并进行登记、存档,专人负责确保隔离养殖。 调查历时两个月,完成了10个调查点基础信息与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活体种质资源600尾、标本资源10份、基因资源150份。各项工作均按照要求做好现场记录,并对采集信息进行登记、存档,保存纸质版和电子版,档案由专人负责,长期保存。 调查小组完成系统调查后,返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迅速开展后续工作:将收集样品按照检测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并送至检测公司;对采集的组织样品进行DNA、RNA等提取实验并进行收集保存;专人负责整理相关数据,完成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数据汇交平台的录入工作。 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顺利完成了大菱鲆10个调查点的水产养殖种质系统调查与鉴定评价工作;完成了遗传材料的收集制作,并将陆续汇交到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登记保存;共收集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180份及遗传多样性评价样本180份,送至第三方机构检测;将在12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系统调查数据汇交与分析。 本次调查工作顺利完成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该工作一方面为摸清大菱鲆资源家底状况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为加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力度、推动水产种质资源高效利用、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力量。